当前位置:世纪名人网 > 历史名人 > 何文渊

何文渊:明朝官员

  何文渊(1385—1456),字巨川,号东园,晚年又号钝庵。广昌县旴江镇人。永乐十六年(1418年)进士。官授监察御史,历官知府、侍郎、吏部尚书。由于他忧国爱民,居官清廉,被誉为“忠节名臣”。

  何文渊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,自幼受家庭的熏陶,勤学苦读,博览群书。七岁,入社学读书时,成绩优异,师友无不敬佩。某日,与群儿游戏园中,有人偷瓜果给何文渊,渊婉言谢绝说:“童稚之年,岂能习为盗贼?”老师听后,赞其品格高超,将来“必树名节”。

  洪熙元年(1425年),文渊奉旨赴四川考察吏治,他按实劾罢工部侍郎杨和、参议金文斌、副使张铭等贪官酷吏三百余人。百姓誉为“铁面御史”。

  宣德五年(1430年)明宣宗为加强对温州苏州等九郡“繁剧之地”的统治,特在京官中选拔一批干臣出任知府,文渊以都御史顾佐的荐举,被委为温州知府。皇帝赐给一道“凡公差官员等人,有违法害民者就提人解案”的敕书,特许何文渊的奏章可直达内阁,并赐路费千贯,驰驿到任,以示不同常格。

  文渊到达温州后,兴利除弊,境内的瑞安县水利设施长久失修,渠道淤塞,农田干旱为患,文渊踏勘后,组织百姓疏浚石岗陡门,修筑程溪坝,拦洪引流,分溉各村,受益粮田达二千顷。群众为纪念他的功绩,命名为“何公埭”。并勒石以记,此处工程至今保存完好,仍然发挥效益。

  文渊为政仁恕,能体贴人情,常以传统道德融洽真情,动容感化。其时青田县大姓叶孟圭与徐成不和,圭率数百人掠其财产,成诉之于官,官署欲乘机讨伐,文渊认为“若率大兵进剿,是以杀治杀,何时终了”。乃遣人召圭至,谕以祸福,劝其归还所掠财物,圭拜泣照办,从而纠纷平息。

  文渊一生自奉俭约,从不取分外之财,宣德七年(1432年)文渊某日奉诏进京,途经括苍冯公岭,永嘉县丞于建率士民怀以黄金相赠。文渊婉言谢绝,后来县人赞颂他的廉洁,题其所居之馆舍为“却金馆”。千载留芳,遗爱人间。

  文渊任温州知府六载,使积困深重的温州出现“家给人足,讼简风淳”政通人和的兴旺局面,考绩“以治行为浙东第一”,皇帝赐玺书,增秩二级,并晋升为刑部右侍郎。文渊离温州之日,百姓一万余人号泣遮留相送,自晨至暮,拥塞于道。去时行装萧索,仅旧书几筐,衫数袭,除此别无他物。时人以诗赞之为“行囊不载温州物,惟有民情满腹中。”当地曾立《何公文渊画像碑》于先贤祠以示纪念。《温州府志》把他列为明代名宦。

  正统六年(1441年),文渊以疾告归。十四年(1449年),爆发土木堡之变,英宗被俘。心年,代宗继立,驿召何文渊回京,任吏部左侍郎。景泰五年(1454年)升吏部尚书,旋加封太子太保。后以佞臣当道,文渊知事难为,遂五上奏章,请求归里。

  景泰七年(1456年),内廷爆发夺门之变,太上皇英宗复位,对代宗之旧臣罗织罪名,治以重罪。文渊惧而自缢,终年七十三岁。

  何文渊一生不仅廉介自守,政声卓著,而且家教甚严,长子何忠好学能文,文渊任温太守时,徒步至温省亲,布衣绳履,自甘淡泊,善诗文,尤工书法,他以自己家族的名望,分利用人文荟萃的条件,广采故老轶闻,二修广昌县志。次子何端,宽厚待人,人多称誉。三子乔新为明一代名臣和文学家。四子乔寿,以博学名于时,“四方学者皆轻千里而至”。五子乔福,为人旷达,以绘画名重一时。

  文渊学识渊博,著述甚丰,所著有《东园集》、《义庭训》、《牧民司刑二备用书》、《四书讲义》、《礼记解义》、《钝庵奏议》。

何文渊相关资讯:

【何文渊】同名的人物

猜你感兴趣

何姓名人

历史名人

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,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。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。
如发现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
Copyright @ 2004-2023 幸运信息网 www.21hubei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. 鄂ICP备2021018505号-1